千秋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书库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二五四章 西行

第二五四章 西行

第二五四章 西行 (第1/2页)

(感谢所有给本书投票,收藏,提建议的朋友们。)
  
  次日一早,苏锦去书院辞行,苏锦要离开书院赴京之事早已经在书院中传开,不过苏锦和书院众教席给出的理由是皇上召见苏锦是为了太祖托梦之事相询,这个理由倒也贴切,毕竟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示。
  
  书院停课半日,送别苏锦,戚舜宾方子墨带着众学子一直送到西门外十里长亭。
  
  包拯也带着府衙一干人等前来送别晏殊富弼等人,两下里一比较倒是苏锦这边的人比送三司使大人的多了数倍,不觉莞尔;这小子人缘当真不错,看来在书院里混的满自在。
  
  三杯离别酒饮罢,方子墨上前来递给苏锦一个小布包裹,拍着苏锦的肩道:“老朽为教席三十年,所遇学子多如过江之鲫,似你这般人物倒是凤毛麟角,今日一别将老朽数十年之心血汇聚赠送与你,你此去山高水深,世道艰深之处当渐有领略,老朽也没什么可以帮你,唯将老夫闲暇时所著书稿交付与你,对你或可有所帮助。”
  
  苏锦翻身下拜双手接过包裹,触摸之际,却果然是一叠书稿。
  
  “老朽另有一言相告,望你能借鉴一二。”
  
  “恩师请指教。”
  
  “为人处世圆滑玲珑无伤大雅,但若是为官为学须得老老实实,切忌浮躁跳脱,便如当日罚抄《学而》五百遍一般,你以为老夫看不出来那并非你的笔迹么?慎之慎之。”
  
  苏锦满脸羞红,连声称是道:“谨记恩师教诲,学生时时记在心头。”
  
  方子墨点头道:“也不求你时时记在心尖,但修身无处不在,好自为之吧。”
  
  方子墨拍拍苏锦的肩膀,叹息着转身归去,苏锦看着他消瘦的背影,踽踽独行之态,心中唏嘘,这位方子墨好像是个谜,相处数月,都没摸得透他。
  
  正发呆之际,胳膊被人扯了一下,回头一看,却原来是吴恒心,这货眼圈红红的,女子一般的抽着大鼻子道:“老六,你走了,今后俺跟谁混啊。”
  
  苏锦失笑道:“我又不是死了,明年春天还回来的,我们还要一起蹴鞠,一起秋闱中举呢;再说了,几位兄长贤弟都在此地,说起来我倒是羡慕你呢,我这一去孤零零一个人,可是无聊了。”
  
  吴恒心喜道:“明年春天你还回来么?那可好了。”
  
  苏锦仰头算算日子道:“年后三四月吧,到时候应该可以回来了,除非皇上把我留在京城给个宰相当当,不然我肯定是要回来的。”
  
  晏殊、包拯等人大翻白眼,这家伙想的倒美,开口就是宰相,这些人打熬到五六十岁也没混进两府,当宰相是糖豆子么?想给谁一颗就给谁一颗。
  
  苏锦转向王安石、魏松鹤、卢大奎、程良木等人一一拱手话别,开路亲卫吆喝一声,车队粼粼而动,缓缓而西,沿着泥石官道直奔汴梁而去。
  
  苏锦在马背上转身回望,连连挥手,只听秋风中王安石的声音传来,曼声吟道:
  
  归卧不自得,出门无所投。
  
  独寻城隅水,送子因远游。
  
  荒林缠悲风,惨惨吹驼裘。
  
  捉手共笑语,顾瞻中河舟。
  
  嗟人皆行乐,而我方坐愁。
  
  肠胃绕锺山,形骸空此留。
  
  念始读诗书,岂非亦有求。
  
  一来裹青衫,触事自悔尤。
  
  不足助时治,但为故人羞。
  
  子今往京都,车必憩汴州。
  
  寄声京华客,莫忘旧时友。
  
  ……
  
  应天府到京城直线距离其实并不远,用后世的距离来测算,通了天不过四百里的直线距离,但这是在宋朝,若是从宁陵经民权过杞县至汴梁城倒是便捷之道,路途也差不了多少。
  
  只可惜这一代山路纵横、还有盐碱风沙之地,路上还要经过回回族聚集的一大片区域,大宋开国以来,虽然这些区域早已纳入管辖之中,但在无论在生活习惯和心理认知上,汉人总是对这些回回有一丝轻蔑和敬畏的心态。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官道的修建刻意避开了上述的那些地区,人力物力的限制决定了官道不可能在山岭中取直线前行,心理上的排斥感又避开了回回聚集之地,如此一来,官道本可以一条线的直通,到现在却先西而南再往北,成了个蜿蜒的北斗之形,两地间的距离陡增一倍,扩大到近千里之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