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书库 > 兴汉室 >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

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 (第2/2页)

“孝武皇帝有《春秋繁露》申天人感应之说、孝章皇帝有《白虎通义》定五经异同之理,故每逢太平治世,皆有大论出。”皇帝这回在天禄阁召见了郑玄,在座者还有太仆赵岐、光禄勋杨彪、御史中丞桓典、侍中崔烈、兰台令史蔡邕、秘书令荀悦等大儒。他们无不是今文经学大家,身上要么有着教导皇帝学问的重任、或者就是《皇览》、《东观汉记》等书的主要编撰者。
  
  摆出这副阵仗,任谁都知道今天要议论的是什么事。
  
  皇帝也不含糊,直接开门见山:“汉室中兴,此乃百年间仁人志士所心向往之的大业,方今天下,首重武功,但与此同时,文治也同样重要。文武并盛,才是治世之兆,前者所言《春秋繁露》、《白虎通义》皆是文治的菁华。如今朝廷矢志中兴,武功已经在绸缪之中,这文治也当始议了。诸公可愿为我的董仲舒、班孟坚,为圣人之学再开一部大典?”
  
  众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此时倒也不惊,反而饶有兴致用眼神互相确认了一番,以无声来对当前的人选表示同意。
  
  郑玄花白的眉毛一动,一双温和的眼眸突闪锋芒,点头说道:“谨诺,陛下有此鸿志,畅兴经学,臣等岂能不效绵薄之资,共襄大事?”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只是古今文经林立对峙,各承师说,互诘不休;且师传多门,章句杂乱,文理乖错。若要效仿前人,统合各家之言,删繁就简,实非易事。”
  
  “不仅是删繁就简,更是要推陈出新。”皇帝提出了要求:“以《繁露》、《通义》为本,十三经为根,综合古今文经,编撰一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典籍,以为大汉万世太平之基。”
  
  “敢问陛下,何为‘十三经’?”桓典忽然问道。
  
  众人也都疑惑的看向皇帝,在他们的认知中,世间只有孝武皇帝钦定的《诗》、《书》、《易》、《礼记》、《春秋》为五经,设五经博士,与之展开的才是汉代乃至于以后千年的经学基础。可在皇帝口中突然冒出来个‘十三经’,这就不得不问清楚了,到底是从中添了哪几经。
  
  皇帝解释道:“这十三经,是在原有的五经之外,另行添补,如‘三礼’之一的《周礼》、《仪礼》;《春秋》之中的《左氏》、《公羊》、《榖梁》;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等书。”
  
  除了《尔雅》是用来诠释名物、学习儒家经典的名词辞典以外,其余的无不是儒家的重要经传,皇帝此举不仅是将所有的儒家经书混在一起,而且还将古文经争执最大的三家《春秋》也划为‘十三经’的范畴之内,统一古今经学、糅合儒家典籍的野心昭然若揭。
  
  赵岐直感觉自己的呼吸都不平静了,他今年八十多岁了,时日无多,没想到自己既能有幸重见盛世,又能参与到一部旷世巨典的编撰当中。按皇帝思路,这十三经不仅要统合在一起,更要从各家的注解中挑选最准确、最符合当下实际的部分,还要从中添加皇帝对于经书的个人注释。
  
  等到此书完成之后,全天下的儒者在注释经书时,必须以此为标准,不许任意篡改曲解;研读经书时也必须按照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就连太学策试以及官员选举的时候,亦必须按此对策,不许自由发挥。
  
  这就是皇帝口中‘放之四海而皆准、以为大汉万世太平之基’的鸿篇巨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