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书库 > 满级考古大师 > 一百九十七章 后藏室=厨房

一百九十七章 后藏室=厨房

一百九十七章 后藏室=厨房 (第2/2页)

鼎、鍪(mo),烤炉、提筒,鉴、盆和陶瓮、陶罐等器物多叠放在后藏室内。
  
  一般在放置随葬品的时候,同类器物都会采取层叠相套的方法,也就是套娃。
  
  大的里头放小的,小的里头放更小的。
  
  古人一点都不傻,清楚的知道怎么样做可以最好的利用上空间。
  
  陶瓮、铁鼎、铜鼎等大型器物就多堆叠在后藏室的前部,也就是正对着门口的位置。
  
  因为这些器物数量太多了,已经塞满了全室,导致根本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只能让一两个研究员,站在过道上,一点一点的往里清理。
  
  这就导致孔建文的考古队,算是最轻松的,横竖就是在个长宽2米的空间里折腾,大家分成几班倒,一天只需要清理两三个小时就行。
  
  就这,他们的清理速度也依旧是三个队伍里最快的。
  
  大量的炊器,鼎、釜、甑、鉴率先被清理了出来。
  
  其中,最让人侧目的就是几个大铁鼎,以及越式的大铜鼎。
  
  普通的铜鼎,华夏考古出土的数量已经非常丰富了,以中原地区为主,至少能凑个千鼎。
  
  但是用铁做的鼎,以及越式的铜鼎,那就较为少见了。
  
  鼎,在制造出来的第一作用,是用来煮东西吃的,是一种日用器,之后才慢慢演变出礼器的作用。
  
  但是到了汉代之后,基本上“鼎”作为随葬品,就很少再出现于贵族墓葬之中了。
  
  两汉时期,是鼎最后的辉煌时期。
  
  同时,两汉时期也是华夏文明从青铜时代跃进到铁器时代的关键节点。
  
  在这个时期,铁开始被用来制作“釜甑”之器,也就是用来煮饭煮菜的工具。
  
  铁鼎,便孕育而生了。
  
  只是这玩意使用和存在的年代都较为短,所以存世量还是很稀少的。
  
  而越式鼎,顾名思义也就是越国样式的鼎。
  
  这玩意和中原诸国的鼎,最大的区别就是三只鼎足很纤细,有点像鹤腿一样,而且鼎身多为圆形的。
  
  这是一种越国独有的鼎,只有越国人会打造和使用。
  
  南越国不愧国名上的“南越”二字,确实是和越国沾点边的,国君居然也有用越式的鼎!
  
  值得一提的是,后藏室内出土的这些炊器与储容器,全部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
  
  在鼎、釜、甑的底部,都有发现长期火烧后留下的黑色印记。
  
  实际上,大部分用来陪葬的青铜器,包括礼器,大多都是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
  
  所谓“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些贵族生前的生活。
  
  “九鼎八簋”这些东西,并非是专门铸造出来只用于下葬的礼器。
  
  这些东西代表的礼仪和制度,是墓主人生前就在享用的,他们生前就在用这些鼎和簋烹饪东西吃,是自己的专属炊器。
  
  而他们死后,这些钟与鼎当然也要跟着陪葬。
  
  鼎和簋,作为宗周重要的礼器文化的代表,不仅仅只是当做礼器。
  
  严格的说,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日常使用的炊器。
  
  只是同时被赋予了代表礼制的作用而已,不能本末倒置。
  
  那个时候的生产力,还没有奢侈到专门铸造出一套青铜簋和鼎,只是拿来彰显礼仪,然后陪葬。
  
  家里得有多少吨青铜,才能这么奢侈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