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书库 > 满级考古大师 > 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满的内棺

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满的内棺

二百八十章 被玉堆满的内棺 (第2/2页)

原文中“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更是直言水虽然看似“柔弱”,但却具有“攻坚强”而无往不胜的本质,水的“柔弱”在这里是具有相对能动性和攻击性的。
  
  通行本中把“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改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使得水的攻击性荡然无存,摇身一变使得主客异位。
  
  具有主动攻击性的“弱”水只剩下被动挨打的“柔”性,认识论的成分替代了方法论,使得“无为”、“不争”的好处得以更好地宣扬,这种悄无声息偷换主题的情形还有很多。
  
  显然,这是老子的学说,在后世的传播中,被人修改了,弱化了老子学说中的刚强之意,强化了老子的“无为”“不争”的论调。
  
  这无疑是一种削弱老子学说的做法,显然是在一些道统之争后的结果。
  
  甚至有可能就是儒家的一些学者,故意如此改的,让儒学的传播能更加坚固。
  
  毕竟老子自己都“不争”“无为”了,那你学老子学说的人,还好意思和儒家争吗?
  
  其中,改的最为过分的,是《道德经》通行本第十四章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中,这句却是: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别看只是改了一个字,但是整段话的含义,完全变了。
  
  这便是典型的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通行本中强调遵循古法来治理当下,也就是古人常说的“祖宗之法不可易”,而通常的“祖宗之法”都是指周礼。
  
  而老子,却是认为,当下的社会,自然要寻求当下的法度来治理,要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可以看出,这古本和今本之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理念了。
  
  众所周知,孔子的志向,是复兴所谓的三代之制,恢复井田制度。
  
  简单的说,孔子这人是非常崇古的,觉得祖先做的一切决定,制定的一切制度都是正确的,后人都不应该改动,而是应该恢复古制。
  
  这也是后来儒家最重要的一个理念。
  
  这才有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易”,才会自汉代之后,历来朝代都再难出现如战国时的变法之时。
  
  要说战国变法是因为乱战的原因。
  
  那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乃至两宋的时候,各国面临的威胁就不大吗?
  
  甚至面临的威胁,比战国时期还要严重!
  
  但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儒家,却从来没有想过变法,更没有想过革新,依旧是抱着老一套,哪怕死都无所谓。
  
  可见,儒家对所谓的“传统制度”的维护有多执念。
  
  而老子自然是不吃这一套的,但是老子早就死了,后来人自然可以随便删改他的着作。
  
  当时把持着华夏“道统”的儒家,自然是掌握了学术解释权。
  
  然后他们就将老子的学说,也整的符合儒家理念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短短五千多言的《道德经》中,可还有很多的,都是改了一个字,然后意思就南辕北辙了。
  
  而两种版本,哪种可信度更高?
  
  那无疑是古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