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千秋书库 > 满级考古大师 > 三百章 国除诏书!

三百章 国除诏书!

三百章 国除诏书! (第2/2页)

因此,名谒上不会书写机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封缄。
  
  不封缄的名谒当然就不需要加盖官印了。
  
  而且,刘贺夫妇虽然没有给皇帝写奏章的权利了,因为他俩没海昏侯和海昏侯夫人印。
  
  但是他俩还是有给皇帝写「名谒」拜帖的权利。
  
  因为他俩还是刘氏宗亲,而皇帝作为刘氏的族长,只要是刘家人,那都能写「名谒」拜见皇帝。
  
  这是在宗法制度下,天生富裕所有宗族之人的权利,和地位无关,和官位也无关。
  
  汉宣帝抛去皇帝的身份,他还是刘氏的族长。
  
  刘贺抛去海昏侯的身份,他也是刘氏的一份子。
  
  而且,木牍上书写的如果是名谒而不是奏章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被退回来,这批名谒最终出现在刘贺大墓中就得到了最为合理、圆满的解释。
  
  由于名谒的性质就是向求见者通报送名谒者及其诉求,因此名谒并不一定都由被求见者收下,他们可以拒收。而其中的缘由有所不同。
  
  汉宣帝显然是不同意让刘贺前往长安秋请的,所以这些名谒都被退回来了。
  
  可以说他很残酷冷漠,但是对待争夺皇位的失败者,不就是这样吗?
  
  而且,这些木牍中,有一份内容是这样的:「居奉……昧死再拜以闻……后陛」,「元康三年十月……」
  
  这些字迹工整,墨色黑亮,是由送名谒者写上去的,也就是刘贺自己写的。
  
  但是,在这段文字旁边,还有一段「元康四年二月门大夫」的字样,有点像隶草,字迹模糊,墨色黯淡。
  
  这显然是后来由传递名谒者写上去的!
  
  「门大夫」是皇宫的守门人,汉代也叫「谒者」,专门从事的就是传递名谒的工作。
  
  从元康三年十月到元康四年二月,中间相隔了四个月,说明从豫章郡海昏国赴京城千里迢迢,实属不易,也说明皇家宫阙,门坎高深,完全拒绝刘贺及其使臣的拜谒。
  
  最后由「门大夫」签个字,把刘贺派来的使臣连同名谒打发回去交差了事。
  
  这些名谒,应该是都没有送到汉宣帝的案头,为他看守皇宫的守门人,只是看到了这些名谒是海昏侯刘贺送上的,就直接拒收了。
  
  刘贺确实是很不受汉宣帝待见啊。
  
  看完这批名谒后,陈翰分外感叹。
  
  不过他也立马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都纪录了下来,打算之后拿给孔建文等老师们看。
  
  这批看似是「奏章」,实际上却是「名谒」的木牍,还是很有误导性的,需要将其来源解释清楚才好。
  
  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简单的纪录了一下后,陈翰这才满意的收回了目光,打算看一看其他的简牍。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又从简牍研究生深处的一间小房间里冲了出来,激动的喊道:
  
  「墓主人主椁室西室最西侧的漆盒内,发现的10版木牍,16枚残牍,内容被复原出来了!」
  
  「这居然是一份《海昏侯国除诏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